10月27日,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、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、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指导,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“蓝色食品”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市召开。会议以“蓝色转型 品质引领”为主题,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,围绕深蓝发展与蓝色食品、生产规范与品质提升、品质评价与全程认证和营养健康与消费引导四大议题进行交流研讨,凝聚共识。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司副司长袁新华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赵峰致辞。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郑汉丰主持。
会议表示,推动我国自主的蓝色食品认证计划,促进产出安全优质水产品是贯彻落实“大食物观”理念和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”的重要举措,对实现渔业全产业链高质量有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希望会议的召开可以促进我国蓝色食品工作的开展,规范水产养殖、捕捞、加工和流通等环节,推动我国高品质水产品健康发展。
会议认为,蓝色转型是FAO 2022-2031战略框架下的优先领域,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水产食品体系作用,在不超出生态系统承受范围的前提下保障全球粮食安全。《“十四五”全国渔业发展规划》提出“当前全国渔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,高品质水产品供给比重偏低,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的基本原则,抓好品质提升、健全标准体系”。“蓝色食品”为实现食物充足供给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,亟需构建中国自主的蓝色食品认证体系。目前,大黄鱼蓝色食品认证体系与标准已初步建立。
研讨会上,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王雪光秘书长、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凤忠所长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王锡昌教授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郭全友研究员等14位专家分别就“中国水产品生产与消费”“蓝色食品开发未来趋势之思考”“食品的未来 未来的食品”“海洋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”“蓝色食品全程规范和自愿认证”等作了主题报告。
研讨会期间,与会专家及代表针对于蓝色食品未来发展及行业标准《大黄鱼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》展开了热烈地讨论。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扩大了蓝色食品产业的交流与合作,又促进了行业共同探索蓝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和途径,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自主的蓝色食品认证体系与标准的构建与规范,为更好地服务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。
据悉,“蓝色食品认证体系”是由国内优势“产学研”单位共同建立的中国自主的水产品品质与安全认证体系,旨在促进蓝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,指导蓝色食品的基础研究、技术创新、示范应用:标准认证等层级系统性研究,建立覆盖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全链条的认证体系,兼顾安全性,突出品质,分段贯标,实现产品全程的可溯、可控、可评、国际互认的认证体系。
来自行业管理部门、协会学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在内的40余家单位、80余人出席会议。
文章来源:中国渔业报